□ 本報記者 孟 妮
(資料圖片)
“依文中國手工坊是通過什么模式,幫助女性手藝人脫貧致富的?”
“每件繡品賣出后,會有多大的比例回饋給女性手工藝人?”
“除了中國的婦女,其他國家的女性手藝人可以參與到中國手工坊中嗎?”
這些問題,來自委內瑞拉、蘇里南、納米比亞的三位女性官員。
4月23日-5月5日,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婦女兒童專題研修班在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舉辦。作為研修班活動的一部分,5月4日,來自蘇丹、斯里蘭卡、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委內瑞拉、蘇里南、納米比亞等國家的20多名學員,來到位于北京園博園內的依文城堡,參觀了依文集團四大業務板塊——中國手工坊成果展示區、深山集市展廳、文化創意及產業互聯網、數字化消費體驗展區等。期間,依文集團副總裁溫巍進行了主題為《從商業的價值到生命的意義》的分享,并與學員們進行了交流互動。
上午9時許,當學員們走進依文城堡時,一股濃濃的中國風迎面撲來,特色鮮明、色彩絢麗的民族服飾、手工藝品琳瑯滿目,一下子吸引了學員們的目光,而這些令人驚嘆的作品,都出自依文·中國手工坊。
由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發起的依文·中國手工坊是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傳承賦能平臺。20年來,通過對散落在各地區各民族的中國傳統手工藝術進行挖掘、整理、創新、應用,創建了“中國民族美學紋樣數據庫”和“中國手工藝者數據庫”,收錄整理8000余種中國民族紋樣,展示著22000余名繡娘和她們擅長的技藝。與此同時,搭建了“深山集市”平臺,2萬多名中國手工藝者借助該平臺傳承手藝,讓中國刺繡走向國際市場,吸引全球的設計師和合作者共同參與,打造數據化、時尚化、IP化、市場化的文化產業新經濟模式。
77歲的繡娘潘玉珍是貴州省臺江縣人,擁有繡齡60余年,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刺繡傳承人。作為依文·中國手工坊的簽約繡娘,被親切地稱為潘奶奶的她,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靠著自幼傳承的苗族織、染、繡的技藝,帶著家鄉的繡娘們一起將苗繡帶出深山,走到北京、上海以及英國、法國等大舞臺,生動詮釋了苗繡這一“指尖產業”給深山中的繡娘們帶來的巨大際遇。
同樣靠著好手藝改變命運的還有布依族繡娘梁忠美。出生在貴州省貞豐縣白層鎮納笑村的她,因小時候榨糖不幸失去左臂,但她與母親一道學習刺繡,靠一只右臂飛針走線,從事布依民間刺繡工藝,她擅長刺繡各式各樣的蝴蝶,被稱為“蝴蝶媽媽”。2015年與依文·中國手工坊結緣后,梁忠美繡的蝴蝶飛出大山,月收入從1000元左右增加到上萬元。不僅如此,她的蝴蝶作品還登上了倫敦時裝周、北京時裝周,并多次作為“國禮”送給各界友人政要。
貴州、廣西、內蒙古、云南、青海、海南、甘肅、寧夏……19年來,依文·中國手工坊的業務版圖逐漸擴大,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打造出了上百位明星繡娘,不僅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民族手工之美,也使得中國的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更多像潘玉珍、梁忠美一樣的深山手藝人從“指尖產業”中獲益,依文·中國手工坊在國內首創手工藝工業標準化培訓體系。一方面,通過培訓,將各地零散的、非標準化產能轉化為標準化制式化生產的生產力,讓繡娘學之能用、用之能產、產之能銷,引導婦女們通過指尖經濟脫貧致富。另一方面,通過數據庫的建立,將手藝人的工時標準化,為訂單分配、產品品控提供保障,使規模化訂單生產制作成為可能。
不僅如此,為改進深山里分散式的家庭生產方式,依文·中國手工坊還陸續建立了1200座村寨繡夢工坊,負責承接、統籌和發放訂單,并帶動了更多的村寨婦女創業創新的小微組織共同參與。“未來3年,中國手工坊將在云南、貴州等地再建更多的村寨繡夢工坊,讓更多貧困村寨婦女有機會居家就業。”溫巍透露。
事實上,之所以將依文城堡作為此次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婦女兒童專題研修班的一站,并非偶然,而是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推動婦女和兒童事業發展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重要目標。中國一直是全球婦女事業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聯合國婦女署高度贊揚中國在婦女脫貧、婦女就業以及教育均等、衛生健康等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國成為聯合國列出的在婦女和兒童健康方面表現最好的十個國家之一。而這也是專題研修班學員們最關注的議題。
3個多小時的依文城堡之行所展示的依文·中國手工坊的案例,引起了學員們的極大興趣。她們一邊聚精會神地聽著講解員的講解,一邊在手中的筆記本上飛速的記錄著,還不時提出各自關注的問題。依文·中國手工坊在促進中國婦女事業發展方面作出的探索,給她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給了她們很多啟示。除了此次依文之旅,研修班舉辦期間,學員們還赴福建省福州市考察了當地社區和企業對于服務婦女兒童采取的各種積極措施,親身感受中國女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回國后她們將帶動當地女性不斷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
促進婦女和兒童事業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課題。正如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副院長陳潤云在研修班結業典禮上所言,“希望這14天短暫而充實的研修經歷能給大家留下難忘的記憶,同時也希望各位官員回國后能成為中國與貴國友誼的使者和務實合作的推動者。歡迎大家以后常來中國,到更多的地方走走看看,更進一步地了解中國。”